热烈祝贺我司荣获2024年度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发布时间: 2024-08-19
作者: 要东明
责任编辑: 任雪婷

在科技创新的璀璨星空中,我司再次闪耀出耀眼的光芒。近日,我司参与研发的《基于BIM技术的广州中山纪念堂文物建筑数字化保护体系研究及应用》项目,凭借其在文物保护领域的突破性贡献,荣获了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颁发的2024年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这一殊荣不仅是对我司技术创新实力的肯定,更是对我们在文物保护事业上不懈努力的最高赞誉。

QQ图片20240819135610.png

该项目旨在通过BIM(建筑信息模型)轻量化图形引擎技术,构建智慧化的中山纪念堂文物建筑保护系统。面对广州中山纪念堂松木桩沉降监测及文物建筑修缮的紧迫需求,我们创新性地建立了基于BIM技术的数字化保护体系,为这座历史悠久的文物建筑量身定制了一套高效、精准的保护方案。这一体系的建立,极大地提升了中山纪念堂的文物保护水平,实现了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智能化和精准化,为文物建筑的保护与修缮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数字化道路。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BIM技术的三维可视化特性,通过轻量化图形引擎技术,中山纪念堂的管理人员能够轻松访问并实时查看纪念堂建筑结构的三维模型,对关键指标进行精确监控,能使文物保护工作变得更加直观、高效,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的安全隐患,有效避免重复、无效的投资,确保了文物建筑的安全与完整。

数字化保护体系还集成了环境监测功能,能够实时监测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影响,确保文物保存在最佳环境中。当监测数据超出预设的安全范围时,系统会立即向管理人员发送警报,并提供相应的处理建议,实现了文物保护工作的即时响应与精准干预。

更值得一提的是,数字化保护体系还为文物建筑的展示和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通过数字化技术,游客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中山纪念堂的历史场景,感受文物背后的深厚文化底蕴。同时,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利用这一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历史教育课程,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在社会层面,中山纪念堂的数字化保护项目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不仅提升了公众对文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还促进了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此次荣获广东省工程勘设计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是我司在文物保护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耕技术创新,为更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贡献我们的智慧与力量。我们相信,在科技的赋能下,文物建筑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与纽带。

 


分享到: